随着2023赛季中超夏季转会窗口正式关闭,各俱乐部的引援工作也告一段落,据《北青体育》统计,本次夏窗中超联赛共完成108笔转会交易,其中外援引进数量较往年明显减少,但质量显著提升,“少而精”成为本次转会窗口的鲜明特色。
本次夏窗,中超18家俱乐部共完成108笔转会操作,其中包括国内球员流动与外援引进,与去年同期相比,转会总量基本持平,但外援引进数量明显下降,据统计,本次夏窗仅有15名外援加盟中超,而去年同期则超过20人,这一变化反映出各俱乐部在外援引进上更加谨慎,更注重性价比和实用性。
近年来,中超联赛受限于俱乐部财政压力和政策调整,外援市场逐渐回归理性,过去“天价引援”的现象已大幅减少,取而代之的是更具战术适配性的外援选择,上海海港引进的巴西中场卢卡斯·席尔瓦、山东泰山签下的塞尔维亚中卫米洛万·佩特科维奇,均以合理的转会费加盟,并迅速融入球队体系。
本次夏窗外援引进的“少而精”特点尤为突出,各俱乐部不再盲目追求大牌球星,而是更注重外援的即战力和适配性,北京国安引进的荷兰边锋范德霍恩,虽非顶级球星,但其突破能力和传中技术完美契合球队战术需求,加盟后迅速成为主力,同样,成都蓉城签下的韩国后腰金玟哉,凭借出色的防守覆盖能力和组织能力,极大提升了球队的中场硬度。
部分俱乐部选择从亚洲联赛挖掘外援,进一步降低成本,武汉三镇从J联赛引进的日本前锋小林悠,以及浙江队从K联赛签下的澳大利亚中卫托马斯·邓,均以较低转会费完成交易,并在短期内展现出较高的竞技水平,这种务实的外援策略,不仅降低了俱乐部的运营压力,也提升了联赛的整体竞争力。
在外援引进减少的同时,本土球员的流动性显著增强,本次夏窗,中超俱乐部之间的国内球员交易占比超过70%,其中年轻球员的转会尤为活跃,多家俱乐部通过租借或转会方式引进U23球员,以应对联赛的年轻球员上场政策。
上海申花从广州队租借了21岁的中场新星黄嘉辉,而长春亚泰则签下了原效力于深圳队的22岁边锋张源,这些年轻球员的流动,不仅为球队注入了新鲜血液,也为他爱游戏体育们提供了更多的比赛机会,有助于中国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。
中超夏窗转会市场的变化,既受到俱乐部财政状况的影响,也与联赛政策的调整密切相关,近年来,中国足协持续推进“限薪令”和“投资帽”政策,促使俱乐部在引援上更加理性,中超球队在亚冠赛场上的竞争力下降,也使得部分俱乐部不再盲目追求高价外援,而是更注重球队的长期建设。
部分俱乐部开始注重青训体系的搭建,减少对外援的依赖,山东泰山、上海海港等传统强队在本赛季均提拔了多名青训球员进入一线队,并在联赛中给予他们稳定的出场时间,这种“内部挖潜”的策略,不仅降低了引援成本,也有助于本土球员的成长。
本次夏窗转会市场的“少而精”趋势,标志着中超联赛正逐步走向理性化发展,外援引进的质量提升,本土球员流动的活跃,以及年轻球员的成长,均为联赛的长期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。
随着俱乐部财政状况的进一步改善和青训体系的完善,中超联赛有望在保持竞争力的同时,逐步减少对外援的依赖,形成更加可持续的发展模式,而对于球迷而言,这种务实的引援策略,或许能让比赛更加精彩,也让中国足球的未来更加值得期待。